佛手瓜,又名隼人瓜、安南瓜、壽瓜等,屬葫蘆科特蔬菜品種。佛手瓜清脆多汁,味美可口,營養(yǎng)價值較高,既可做菜,又能當水果生吃。加上瓜形如兩掌合十,有佛教祝福之意,深受人們喜愛。佛手瓜初為弦線狀須根,隨植株生長,須根逐漸加粗伸長,形成半木質(zhì)化的側(cè)根,上生不規(guī)則的副側(cè)根。側(cè)根長而粗,在一般條件下,一年生的側(cè)根長達2m以上。根系分布范圍廣,吸收肥水能力強,耐旱。多年生的佛手瓜,進入第2年以后,在不十分炎熱的地區(qū)可形成肥大的塊根。 2.莖:莖蔓性,攀援性強。主蔓可長達10m以上。分枝能力強,幾乎每節(jié)上都有分枝,分枝上又有2次、3次分枝。節(jié)上著生葉片和卷須。 3.葉:葉互生,葉片與卷須對生。葉片呈掌狀五角形,中央一角特別長。綠色至佛手瓜深綠色,全緣。葉面較粗糙,葉背的葉脈上有茸毛。 4.花、果實、種子:佛手瓜雌雄同株異花,雄花多生于子蔓上,開花早;雌花多生于孫蔓上,開花遲于雄花。雄花10~30朵在總花梗的上部成總狀花序,每雄花有雄蕊5枚、花絲聯(lián)合。雌花單生,枝頭頭狀,花柱聯(lián)合,子房下位1室、僅具1枚下垂胚珠。彎片、花冠均為5片。異花傳粉,蟲媒花。 果實梨形,有明顯的5條縱溝,瓜頂有一條縫合線。果色由綠色至乳白色,單瓜重250g~500g。果肉乳白色,一個果實內(nèi)只具一枚種子,果肉與種皮緊密貼合,不易分離;種子扁平,紡錘形。種皮系肉質(zhì)膜狀,不具備控制種子內(nèi)失水的功能。當種子剝離果實后,極易失水干癟而喪失生活力。故種子不能曬干貯存,一般均以整個種瓜為繁殖材料。種子無休眠期,成熟后如不及時采收,種子在瓜中就會很快萌發(fā)。這一現(xiàn)象稱“胎萌”,是佛手瓜的一大特點。佛手瓜肉質(zhì)細嫩,每100克佛手瓜的果實佛手瓜中含有水分90—92克,蛋白質(zhì)0.9—1.2克,碳水化合物2.6—7.7克,維生素c12—22毫克,胡蘿卜素20微克。鉀的含量較高,可達190毫克,核黃素0.1毫克,鈣500毫克、磷320毫克、鐵40毫克、鈉10毫克、銅0.03毫克、鎂7毫克、鋅8.35微克硒2.3微克。此外還含有葉酸、泛酸、煙酸等。佛手瓜斷霜后即可定植。大棚栽培可于3月上、中旬定植,露地栽植以于4月中旬為宜。定植時,穴要大而深,約1m見方,1m深。將挖出的土再填入穴內(nèi)1/3,每穴施腐熟優(yōu)質(zhì)圈肥200~25佛手瓜0kg,并與穴土混合均勻,上再鋪蓋20cm的土壤,用腳踩實。定植時將育苗花盆或塑料袋取下,帶土入穴,土地與地平面齊,然后埋土。定植后澆水,促其緩苗。定植密度,若采用種瓜育苗,大苗定植,每667平方米可栽20~30棵。用切段扦插的小苗栽培,密度可適當加大,行距3m~4m,株距2m,每667平方米80~120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