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今年小麥秋冬種生產形勢,要以提高小麥播種質量為重點,著力落實6項播種關鍵技術,配套推廣13項高產穩(wěn)產技術,示范推廣3項防災減災技術,推進小麥規(guī)范化播種,抓好麥田管理,培育冬前壯苗,強化防災減災,做好病蟲防控,切實打好小麥豐產基礎。
(一)病蟲害防控技術。
播種期的病蟲害防治是小麥全程防治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和基礎工作,不僅能夠控制小麥早期病蟲為害,還能有效延遲和減輕小麥中后期病蟲害防控壓力,是實現(xiàn)春病秋治科學、有效的關鍵技術措施。要推廣應用種子包衣或藥劑處理,因地制宜,科學選藥,限度避免“白籽”下地。對病害,條銹病易發(fā)區(qū)和越冬區(qū)采用適宜殺菌劑進行種子包衣或拌種,當田間病葉率達到0.5%—1%時,及時噴霧防治;其它大部分地區(qū)以紋枯病、莖基腐病、根腐病、黑穗病為主要防控對象,兼防秋苗期銹病等。對蟲害,重點防控草地貪葉蛾、金針蟲、蠐螬、螻蛄等害蟲,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,實施土壤處理;對多種病蟲混合重發(fā)區(qū),要因地制宜,合理制定殺菌劑和殺蟲劑混用配方,進行混合拌種,起到“一拌多效”的作用。對草害,注意適時除草,推介土壤墑情適宜時于播后苗前采用廣譜性除草劑進行封閉化除;冬季與春季應針對麥田雜草種類,選用適宜農藥機械化學除草。
(二)主要氣象災害防控技術。
我國小麥生育期間干旱、凍害、干熱風和漬害(南方地區(qū))等氣象災害頻繁,對小麥生產造成較大威脅。氣象災害防御共性技術措施:一是選擇抗逆性好的小麥品種。應選擇通過當?shù)貙彾ǖ膬?yōu)良品種,對抵御當?shù)匾装l(fā)生的氣象災害有較好的抗性、適應能力和穩(wěn)產性。二是打好播種基礎,培育壯苗。通過精細整地、適期適量播種等措施,培育冬前壯苗、構建合理群體結構,是增強小麥植株抗性、緩解災害的重要途徑。具體氣象災害防控技術措施:對漬害,要做好田間溝系的配套疏通,合理耕作。對凍害,寒流到來之前及時灌溉,噴施防凍化控制劑也有一定的防凍效果;發(fā)生凍害后應采取及時追肥、灌水等補救措施。對倒伏,通過播前深耕促進根系下扎、平衡施肥構建合理群體結構、及時防治莖基腐病等莖基部病害、灌漿中后期避免灌水等措施提高防倒能力。對干熱風(高溫),適期播種、平衡施肥以避免后期貪青晚熟,在灌漿初期及早灌溉改善土壤墑情,葉面噴施化學制劑防高溫危害。對干旱,通過合理耕作(深松、劃鋤、覆蓋等)蓄水保墑和實施節(jié)水灌溉技術,以及噴施化控制劑等措施防旱。
(三)小麥“一噴三防”技術。
在小麥抽穗后至籽粒灌漿期,在葉面噴施殺菌劑、殺蟲劑、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或葉面肥等混配液,通過一次施藥實現(xiàn)防病、防蟲、防早衰,進一步提高粒重。這一時期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、銹病、赤霉病,不同麥區(qū)的主要病害不同;主要蟲害有蚜蟲、吸漿蟲等。當干熱風來臨前,葉面噴施0.2%—0.3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提高小麥抗御干熱風的能力。該技術適用于全國各類麥區(qū),應根據病蟲和干熱風的發(fā)生情況進行1—2次。但要根據不同麥區(qū)的病蟲害和干熱風發(fā)生情況,制定適合本區(qū)“一噴三防”的重點防治對象,確定殺菌劑、殺蟲劑、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或葉面肥的種類和配方。黃淮冬麥區(qū)和北部冬麥區(qū)干熱風出現(xiàn)多,蚜蟲發(fā)生重,“一噴三防”應以防干熱風、蚜蟲、吸漿蟲、白粉病為重點,兼顧防銹病,黃淮冬麥區(qū)還要重視防治赤霉病。長江中下游冬麥區(qū)赤霉病發(fā)生概率高,應以防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蚜蟲、吸漿蟲為重點,兼顧防早衰。西南麥區(qū)條銹病發(fā)病率高,“一噴三防”應以防治條銹病、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蚜蟲為重點,兼顧防早衰等。
(來源:農業(yè)農村部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