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利海棗,別名:長葉刺葵、加拿利刺葵、檳榔竹
形態(tài)特征常綠喬木,高可達10~15米,粗20~30厘米。干單生,其上覆以不規(guī)則的老葉柄基部。葉大型,長可達4~6米,呈弓狀彎曲,集生于莖端。羽狀復葉,成樹葉片的小
葉有150~200對,形窄而剛直,端尖,上部小葉不等距對生,中部小葉等距對生,下部小葉每2~3片簇生,基部小葉成針刺狀。葉柄短,基部肥厚,黃褐色。葉柄基部的葉鞘殘存在干莖上,形成稀疏的纖維狀棕片。5~7月開花,肉穗花序從葉間抽出,多分枝。果期8~9月,果實卵狀球形,先端微突,成熟時橙黃色,有光澤。種子橢圓形,中央具深溝,灰褐色。
園林用途:加拿利海棗富有熱帶風韻,其樹形優(yōu)美舒展,莖干胸徑常達50cm以上,具緊密排列的扁菱形葉痕而較為平整;葉綠壯旺,羽片堅韌;樹形張開呈半圓形,遠觀如同撐開了的羅傘,富有熱帶風情,可盆栽作室內(nèi)布置,也可室外露地栽植,無論行列種植或叢植,都有很好的觀賞效果。應用于公園造景、行道綠化,效果極好。其成齡樹能耐零下10低溫,為棕櫚科植物中耐寒能力強的品種之一。該樹種雖原產(chǎn)于海島,也非常適應內(nèi)陸氣候。寒性也較強,可在熱帶至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種植。其球形樹冠、金黃色的果穗、菱形葉痕、粗壯莖干以及長長的羽狀葉極具觀賞價值,目前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(qū)用于園林綠化,特別是上海、重慶、長沙等地,常用其營造熱帶風景。
移植管理:移植時,土坑要大于先有的土球,一般為高1.5M,寬2M。底部放一層碎磚,上面再鋪一層細砂后再種植。種植時底部要撒‘呋喃丹’或石粉。以防地蟲。其它部位以含腐植之壤土或砂質(zhì)土壤種植,即保濕排水好。一般樹定植后,土球要高出土表5-10CM,使之與土表成45度角傾斜。以細砂覆蓋,上部好種上細小的植物,有保護水土流失作用。
適應性:
1、氣候環(huán)境
加拿利海棗原產(chǎn)非洲西岸的加拿利島,我國熱帶至亞熱帶地區(qū)可露地栽培,在長江流域冬季需稍加遮蓋,黃淮地區(qū)則需室內(nèi)保溫越冬。其植株耐熱、耐寒性均較強,成齡樹能耐受-10℃低溫。
2、生態(tài)適應性
加拿利海棗為常綠喬木。喜溫暖濕潤的環(huán)境,喜光又耐陰。一年生小苗適應較蔭蔽環(huán)境,一般遮陰50%為佳。成齡樹適應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。
有資料顯示,加拿利海棗能耐零下10℃的低溫,但尚需證實。目前建議在冬季低溫零下5℃以上的地區(qū)推廣。
在土壤適應性方面,只要不積水,幾乎各種土壤包括偏鹽堿性土壤都能生長。
喜強光照,不耐陰,耐高溫、干旱,也能抗一定程度的污染。
它憑借特有的濃郁的亞熱帶植物特色,成為造景樹種之一。
加拿利海棗是世界上的一種高級風景樹,樹形高大、壯觀、優(yōu)美、葉片翠綠有光澤。樹干單一、直立,高度可達10---15米,桿徑粗為50--90厘米。葉,羽狀,頂生,從出,向四方展開,可形成直徑6--8米的圓形樹冠。原產(chǎn)非洲西岸的加拿利海島。我國廈門植物園先從國外引進,引種近40年來,表現(xiàn)良好。廈門植物園的棕櫚島,景觀迷人,是該園景觀為秀麗之處。
加拿利海棗生性強健,既耐高溫,又耐霜凍;既耐干旱,又耐水淹;既耐酸性,又耐堿性土壤。PH5---PH8.3的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長,還及其抗風,是的海濱植物。美中不足的是,要預防感染鉆心蟲,紅棕象甲和椰心椰甲(防治方法見加拿利海棗的病蟲害防治)。
加拿利海棗作為一種國外引進的風景樹已得到國內(nèi)許多園林單位的認可和廣大市民的喜愛。由于這個品種的大樹(桿高2—7米)均為國外引進,價格昂貴,桿高1米約為16000-20000元/米,以樹桿6米為例,單株的成本已為十幾萬,加上,運費種植養(yǎng)護費及死亡率分攤,已移栽成活的樹,平均每株價值在20萬左右,所以一般在長江以南的的房地產(chǎn)小區(qū),私人豪華別墅和標志性的市政工程上才有使用。如:上海的延中綠地、人們廣場、世紀廣場、常州步行街、蕭山花木城、東莞的政府廣場、昆明世博園、廈門機場等地。都能看到這種優(yōu)美壯觀的植物。
火爆農(nóng)資招商網(wǎng)[文金-加拿利海棗大樹種植景觀效果],可直接給該產(chǎn)品留言獲取廠家回復